叮咚音频黑五来袭:今年软件最划算的折扣,错过再等一年!

Manley 年度最大活动,总裁亲自来华签售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在家庭工作室中混音时处理低频的八个方法

Leones 添加于 2019-07-11 ·

分享到微信

暂无评论

作者:Nick Messitte

编译:Leones

原文:https://www.izotope.com/en/blog/mixing/8-tips-for-mixing-bass-in-home-recording-studios.html


在家庭工作室中混音时,你可能经常会被低频问题所困扰。也许是房间的几何形状在一定程度上衰减或者夸大了你的低频,因此我们需要对房间做一定的声学处理。不过专业的房间声学处理费用确实很高,很有可能让你入不敷出,而自己动手来做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技巧。如果你真的有条件,我们当然建议你尽可能那样做。但如果没有呢?就没有办法了嘛?值得庆幸的是,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混音中的低频问题,即使在低于标准的音乐制作环境中也是如此。

1. 明确房间的声学问题

对于许多新手来说,房间的声学问题听起来非常高端、神秘。甚至有时你可能会很自觉地刻意回避这些问题,明知道有什么不对劲,但并不想真正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你的选择可能是花钱买一块巨大的话筒隔音屏。

不过知识就是力量,你可以使用测量麦克风来获取大量的房间声学信息。这种测量专用麦克风其实很便宜,而且还有像REW这样强大的免费声学分析软件。不过学会这款软件还是稍有难度的。但在紧要关头,你还是需要使用这种方法来了解你的房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

我在本文中为你列举了一种比较实用的测量方法,你不妨尝试一下:首先在你的听音位置放置一个测量麦克风,然后连接至你的DAW中并新建一条干净的音频轨道,再在该条轨道上插入单声道版的Insight频谱分析仪,将该轨道设置为“无输出”,这样就不会引起反馈啸叫。

再新建一条轨道用于产生低频测试音,理想情况下是既能产生正弦波,又能产生粉红噪声的发生器。同上条音轨一样插入Insight频谱分析仪,最后我们再把两个轨道上Insight频谱分析仪固定在界面中并排显示(见下图)


在Insight 2中使用Test tone

现在点击播放,将正弦波的频率调至低频处,然后观察显示的结果,看看两条轨道的频谱分析仪之间有什么明显差异。没错!你可能会注意到即使你播放了一个频率为100hz的正弦波,但测量麦克风在40Hz以下仍有大量信息,就像下图中显示的那样:


然后我们再用粉红噪声按同样的步骤测试一遍,看看频率示图中的低频又有什么变化。

接下来,我们还要重复这个测试,但是这次要用一首参考曲目来代替单一的测试音。在这里你可以从频谱分析仪中检视到一些低频在你的空间中的衰减信息。以一个稀疏的底鼓为例,查看两条轨道上底鼓衰减的差异。如果你的测量麦克风轨道需要更长的时间衰减,你就可以判断出低频肯定存在一定问题。你获得的这些信息都可以为你的房间该如何做某些频率上的提升或衰减提供一些粗略的信息和关键点。了解这些有助于你确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2. 买几副20 Hz到20 kHz的耳机

如果你已经知道房间内存在低频问题,那封闭式耳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监听耳机虽然不能给你如监听音箱那样让声波在空气中传波的重要感觉。但它能帮你弄清楚你的低频是太浑浊还是太瘦弱。其方法就是从不同的耳机回放对比中调整低频平衡。

这里我们假设你有两幅很好的耳机,一个是开放式的、一个是封闭式的。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选择你平时最熟悉、最常用的混音参考曲目,然后在这两幅耳机上仔细监听。注意每一幅耳机中的低频信息所带给你的感觉。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有点主观的测试,因为这是根据你的耳朵记忆来判断的。你要感受一下当中的低频是否是你记忆中的感觉?问问自己其中的低频是更强了还是变弱了?重复这个测试,而且最好再多找几个参考曲目(特别是你常听的以低音为主要元素的曲目),然后记下你从中所得到的发现。

接下来的测试也比较主观:挑几首你非常熟悉的歌曲,最好是Bass和一些合成器类型的低音歌曲。一首接一首的听,并在音轨上加载一个高通滤波器。这时请戴上其中的一副耳机闭上眼睛去体会,然后把滤波器的频率调得越来越高,直到你注意到基本的低频内容已经减弱了。当你注意到低频的变化时,睁开眼睛查看高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位置,然后再重复做几次这样的测试,以确保其正确性。


接下来更换成另一幅耳机再次进行测试。这两款耳机的回放结果肯定不会完全一样,它们的不同之处会告诉你哪一款耳机低频表现更强;哪一款又以更夸张的方式连带着中低频段。这个测试其实也是主观的。 例如,如果用我的Audio-Technica ATH-M50X封闭式耳机和Audeze LCD-X耳机进行测试,我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对我来说,Audio-Technica M50X的低频在43 Hz左右的变化非常明显。而在Audeze耳机里它更像是发生在30 Hz的频率位置。更重要的是,两款耳机的设计都有其自己固有的声音再现方式。这就告诉我,如果我有一个混音作品用AudezeLCD-X来听低频过强,即使听起来还挺结实的,那我也还应该在低频平衡方面再做一些工作。

3. 检视房间/耳机矫正软件

声学矫正软件可以测量你房间的监听频响和耳机的监听误差,在经过矫正后能让你的频响曲线更接近于平直。以前许多工程师对这种校正技术非常不屑,但在近几年里该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许多顶级混音师或母带工程师现在也都开始认可了这类型的产品。

我有几款校正软件,我发现在我的设备和我的耳朵之间放置这么一个过滤器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有时这种校正效果很棒,但有时也不行。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监听音箱的最低频率响应为40 Hz,你就不会从这校正软件中得到低于30 Hz以下的低频信息。此外,并不是所有的校正软件都能处理频响时间的问题,这肯定会导致低频浑浊。也就是说,你不能只使用校正软件来查找问题,你还需要结合前文所述的所有测试来综合判断。这样你才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监听设备来查找问题。

4. 开发属于自己的套路

通过对房间声学的理解和监听耳机的分析,你现在可以构建用于验证混音质量的“套路”,也就是说你能用一套现成的设备就可以把一个粗糙的混音变得更好、更完整。不过你还要确保把消费型的音频产品也整合进来,例如你的汽车音响、消费型耳机、家庭音响系统等都可以排上用场。是的,在你还没有足够的银两为工作室做物理声学处理之前,这些非专业设备都可以加入到你的混音监听序列中。你对自己现有条件下的设备特性越了解,就越能预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对策。

5. 用眼睛检视

用音频计量仪表检视正在发生的事情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当你很清楚房间声学有问题的时候。在Insight 2中,你可以通过检视频谱分析仪来了解低频信息,在并不是很好的空间中,低频的频响时间可能是个问题。


Insight 2中的频谱分析

你还可以用光谱仪来观察你的低频与其他乐器之间的强度对比。例如下图中BASS是蓝色的阴影、鼓是红色的、口琴是黄色的。


还有Qzone 8 Advanced中的Tonal Balance Control插件也可以帮助到你。无论你的低频表现太强、太弱还是压缩过量,该插件能给你一个大致的图形化参照。使用这些测量选项,能确保你更全面地了解歌曲的频率分布状况。通过观察仪表的显示情况来审视你的混音作品与参考曲目的频率特点有什么不同。

6. 记下你的所有发现

前文所述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处的混音环境。不过即使你都照做了,也不见得就一定有用,因为我们经常刚学完就忘,其实和白学差不多。如果你能把所有相关的发现都做成笔记,你的大脑就会再次加深印象。我相信很多学过混音的朋友也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在混音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有时会发生“精神错乱”,而当你再次为混音中的低频问题抓狂时,若手边还能有一些基础资料或是当初做过的详细笔记,你就不会那么容易气急败坏了。

7. 保守型混音

当你不确定所处的声学环境是否够好的时候,那对低频的构建就不要太极端,你用不着在混音中把低频做得带有压倒性,也就是说还是遵循保守一点的原则为好。例如,除非你确定那是绝对正确的做法,否则不要在母线上的60Hz处对频率作大幅提升。你只需将底鼓、贝斯和吉他中包含的一些低频信息表现出来就好,在下一个制作环节中,有水平的母带工程师能在一定程度上帮你做一些工作,如果你的混音确实没法用,那他们会给你打电话进行沟通的。

如果你接到这样的电话,也不要觉得太丢脸。设身处地地想,这可能会有点刺痛自尊心,但我们要记得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即使是大师级的人物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艺。因此我接受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看看是什么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尤其是在一个新的声学环境中工作,这其实是很有帮助的。

8.  征求别人的意见

如果你在一个声学较差的房间里工作,而且还想得到很好的低频,我建议你找一个能够信任的朋友对你的混音提出建议。这种建议非常宝贵,肯定会给你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或许能让你发现房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能为你今后的音乐制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指导。

结语

我所说的这些基本要素在你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见得就一定能灵,但你对混音的热情不应该就此停止。在低频有问题的环境中工作的确很可能会犯错,但你要懂得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你的耳朵才会越来越具有分辨能力。事实上,我能给你的最好建议是:当你在与周围环境作斗争的时候,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把耳朵叫醒,去努力改进,总有天你会得到一条很棒的Bass线。

本文出自《midifan月刊》2019年06月第159期


可下载 Midifan for iOS 应用在手机或平板上阅读(直接在App Store里搜索Midifan即可找到,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直接下载),在 iPad 或 iPhone 上下载并阅读。

暂无评论